本報訊 (記者甘麗華)日前,一場別開生面的競聘會在武漢大學展開,24個青年人文社科團隊為入選武漢大學“"70后"學者學術發展計劃學術團隊”全力展示自己的研究計劃。
近日,武漢大學出臺《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“70后”學者學術發展計劃實施方案》,對“70后”學者的學術發展提出系列鼓勵計劃。該計劃包括:設立一批專職科研編制,劃撥專項資金,用于支持青年學者利用“學術假”潛心鉆研;鼓勵青年學者更多地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活動,發表、推介自己的學術觀點和成就;辦好“珞珈青年學者跨學科論壇”,為青年學者提供一個常設的跨學科對話平臺,推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;開辦“珞珈青年學術方法訓練營”,為青年學者提供學術方法訓練、研究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。
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教授認為,“70后”教師是占領新興交叉學科的重要力量,通過實施“70后”學者學術發展計劃,既可以保證學者的學術自由,又可以保證青年學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研究方向,形成一批跨學科、有活力的青年學術團隊,從整體上提升文科青年學術隊伍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。
據了解,全校共有32個學術團隊申報該計劃,其中24個團隊進入答辯評審環節,參與學者平均年齡38.4歲。許多團隊特別注重學科間的交叉融合,有的團隊7名成員分別來自文學院、數學學院、計算機學院、信管學院、留學生教育學院等不同學科。青年教師對此次申報表現出了很大的熱情,表示“未來幾年,將是我們富研究激情,也是需研究扶持的時間”。
來源:中青在線-中國青年報(J-03)